毛泽东与教师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 导师,他用自己理论的光辉,指引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无论战争多么残酷,也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无论矛盾多么复杂,也无论前途多么渺茫,毛泽东总是能够给中国人民指出前进的方向,就是这么一个伟人,依然保持着一种谦虚谨慎的作风,对自己的长辈,对自己的老师,始终保持着尊重的态度。

  1936年,毛泽东和他青年时期的老师徐特立在保安

  壮哉徐老,革命荣光。愤世黑暗,以身矫枉。桃李遍天下,最识润之强。己身长求索,矍铄飘西洋。昔友曹瑛老,诗赞有华章:

  毛泽东在给老师徐特立的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2),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一九二七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

  1951年11月,毛泽东为模范小学教师史瑞芬签名留念,右一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

1950年6月,毛泽东和青年时代的教师符定一交谈

  进入北平后,毛泽东请老师符定一到家中作客。席间,两人从30多年前的往事,谈到当今。毛泽东感慨地说:“老师,我的许多知识都是跟你学来的,你永远是我的老师。”符定一说:“不,师生不分先后,应该说,能者为师。如果学生的学问超过了先生,那就是后者为师了。”

  抱病举贤的杨昌济

  在当年的湖南省第一师范,给过毛泽东教诲和影响的老师很多,如徐特立、黎锦熙、袁仲谦、王立庵、方维夏、王季范等。但是对他影响最为直接,关系最为紧密的,当首推杨昌济。杨昌济1871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因世居板仓,所以后来被人称为“板仓先生”。毛泽东从杨昌济那里最大的获益,在于理想、志向和抱负的初步确立。杨昌济在解释孔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时,对学生讲道:“人有强固之意志,始能实现高尚之理想,养成善良之习惯,造就纯正之品性”。认为“没有哲学思想的人便很庸俗”。杨昌济的这些见解,给毛泽东以很大影响,他在听课笔记里写道:“理想者,实事之母也”。

  难以忘怀的易培基

  易培基是在读了毛泽东的诗文后才知道他的。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念预科和本科一二年级时,由袁仲谦担任国文老师。袁先生告诉易培基:他班上有个学生叫毛泽东,文章和书信常以“廿八画生”署之,每回国文考试必夺文章魁首。打那以后,易培基便开始留意毛泽东那些被老师张贴在“揭示栏”里的诗文。

  成为至交的黎锦熙

  黎锦熙和毛泽东的交往保持了半个多世纪。这种交情历尽了生与死、贫与富、贵与贱的种种考验,却愈发显得深厚。1919年末,为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湖南,毛泽东率领湖南各界驱张代表团来到北京。黎锦熙闻讯,到毛泽东的住地——北长街99号福佑寺看望。后来他听说毛泽东组织了共产党,继而又传闻毛泽东上山打游击。他悉心保存着的毛泽东的六通书信,成了他思念友人的感情寄托。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他把毛泽东的信和新民学会会员通讯集及五期《湘江评论》装在一个精制的盒子里,珍藏起来。1948年底,炮声隆隆之际,黎锦熙当时已是北师大的名教授,国民党想劝其一同南逃,黎锦熙当着北师大教务长的面,撕毁了教育部的那张通知单

  以上就是毛主席与他的老师交往的片段,可见我们的毛泽东对人民教师的无比尊敬和热爱。正是毛主席对人民教师的关心,才使中国的教育蓬勃发展起来,无论是谁家的孩子,都能受到免费的义务教育,并且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一场扫盲运动,使大多数中国人认识了字,学到文化,为中国未来改革开放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