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二十二、反磨擦斗争(2)

  几天后,毛泽东再次见到来延安访问的老朋友、美国记者斯
诺。斯诺一开始就讲到,他在重庆访问国民党一个将军,那个将
军说:现在没有什么统一战线的问题,中国只有一个合法的党—
—国民党,一个合法的政府——国民政府,“边区政府”都是完
全非法的,终究必被取消。他在西安又访问另一个将军,也是这
样说:中国除国民党外,再没有其他合法的党了,共产党在与蒋
委员长表示一致之后已不复存在,因此,现在是没有什么统一战
线的问题的。毛泽东回答说:“中国早已有实际上的统一战线,
在大多数人民的心中、口中、文字中、行动中,已也有了名义上
的统一战线。”“别的政治集团怎么讲,我不知道,说到共产党
,那末,从它诞生的一天起,它就是一个独立的政党,从来也没
有过一天半天一小时或者一分钟放弃过它的独立性,从来也没有
向什么个人或什么集团或什么党派屈服过。要共产党屈服,这大
概是比上天还要困难些吧。”

  当谈到抗日和民主的关系时,毛泽东说:从抗战以来,国民
党政策上的变化是不打内战而打日本了,但在民主民生方面,还
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这种独裁引
起了全国的不满,非得变更一下不可。”“现在全国人民都很着
急,中国不改革政治,不实现民主,不但不能打胜日本,而且一
定要亡国的。”[23]在这个时期中,毛泽东还会见了率全国慰劳
总会北路慰问团到延安访问的南北总团团长、国民党元老张继,
北路团长贺衷寒、副团长王右瑜,国民党军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
国,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挺进军总司令马占山,以及来自各国的
友人。向他们广泛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心和诚意
。这对争取各方面的同情和合作有重要作用。

  到这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国内的政治局势越来越坏,已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蒋介石越来越倾向于用军事手段向中国共产
党进攻。十一月一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之跋扈枭
张,全无国家民族观念,只知乘机扩张势力,今后必益加甚。叛
乱之期,当不在远。”实际上是,蒋介石使用军事手段向共产党
进攻的日期“当不在远”了。这个月的十二日至二十日,国民党
召开五届六中全会,实际上确定了要以军事反共来代替政治溶共
的方针,并制定《处理异党问题实施方案》。日益恶化的形势使
毛泽东十分焦虑。

  他清醒地看到:一场共产党人原来不希望看到的相当规模的
武装冲突也许已难以避免。十一月十四日,他在陕甘宁边区党代
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谈到:“我们的团结是有条件的”,“假
使把你的头割掉了,还讲什么团结啦?”“所以我们讲团结,在
必要斗争的时候我们还要斗争,有了斗争也就会有团结。”[24]
十一月中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出席国民参政会一届四次会
议及华北地区斗争情况的汇报。汇报中谈到在当时国内外形势影
响下,大资产阶级发生了严重的动摇,但在重庆的中产阶级,包
括一些国民党元老却反对内战,“他们表现很活跃,敢于讲话”
[25]。在华北坚持抗战的国民党将领也发出“再打内战就完了”
[26]的呼声。这些,对毛泽东进一步考虑如何处理反磨擦问题也
有启发。

  为了准备对付国民党内顽固分子的进攻,毛泽东越来越注意
到必须争取中间势力[27]。这在他的统一战线思想中,是一个新
的重要内容。

  他还特别强调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在十二月一日为中
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呼吁:“全党同志
必须认识,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
之一。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许多地方许多军队对于知识分子
的不正确态度,今后决不应重复;而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的
造成,也决不能离开利用社会原有知识分子的帮助。中央盼望各
级党委和全党同志,严重地注意这个问题。”[28]

  在一九三九年底至一九四○年春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山西
、河北等地的军事进攻中,阎锡山于十二月在晋西发动的进攻新
军决死第二纵队和八路军晋西独立支队的事件最为严重。

  山西新军的正式名称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它是一九三七
年八月,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由薄一波以牺盟会负责人的名义
向阎锡山建议,取得阎的同意后成立的。开始时先建立一个团,
由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组建和领导的一支革
命军队。新军成立后,很快发展到五十个团,协同八路军在敌后
作战,起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使阎锡山感到十分恐慌,决定用
他长期控制下的山西旧军来消灭这支力量。晋西事件发生前,阎
锡山在陕西宜川秋林镇召开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这时,和
平妥协的危险已成为严重的危险。阎锡山在会上公开叫嚷:“天
快下雨了,赶快准备雨伞。”山西党组织派人到延安向中共中央
报告。毛泽东果断地指出:“阎锡山准备‘雨伞',你们也赶快
准备嘛。”[29] 由于晋西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枢纽,是在延
安的中共中央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往来的必经通道,“晋西斗
争我们如失败,则影响整个华北”[30],因此,毛泽东非常重视
这个地区的反磨擦斗争。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阎锡山还没有公
开反共,晋西的磨擦斗争是以新旧军冲突的形式出现的。毛泽东
紧紧抓住这个特点来制定斗争方针。他认为,晋西事件反映了山
西旧派准备投降日寇的表面化,它的性质是对抗日的叛变,要“
认清此种冲突可能扩大”,“对叛军进攻绝不让步,坚决有力地
给予还击,并立即由新派提出反对叛军的口号,但不要反对阎。
”[31]他要求八路军必须支持和帮助新军,但暂时不要提反对叛
军的口号。对还没有下最后决心投降日本的阎锡山,毛泽东主张
仍要积极争取他继续抗日,“在拥阎之下反阎”[32]。他强调“
晋西斗争之胜利,依靠于正确政治方针,正确战略战术,强兵良
将,缺一不可”。[33]薄一波回忆道:“那几年,我们就是根据
这些明确的指示,结合山西的具体情况,部署和开展工作的”[3
4]。

  十二月底,晋西的斗争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在阎锡山看来,
在晋东南和晋东北地区,抗战派的力量比他们大,而在晋西南和
晋西北地区,他们的力量比抗战派大,有可能把抗战派压服。因
此,他们先以全力进攻晋西南,准备得手后再转而进攻晋西北。
蒋介石又调中央军从晋东南方向积极配合,随时准备乘隙而入。
这样,晋西成为八路军、中央军和阎军三大力量斗争的局面。毛
泽东判断:“如此战新军失败,蒋必增强阎锡山,倚之为反共降
日的华北支柱,那时就麻烦了;如此战新军胜利,可能使阎锡山
转舵。”[35]他指出:“在拥阎讨逆口号之下,完全独立自主自
筹给养,遇敌进攻则消灭之,这是整个山西的总方针。”[36]这
时,晋西南新军采取坚决反击的方针,将前来进攻的旧军两个旅
击溃。山西工作重点已转向保卫晋西北的斗争上。中共中央军委
把李井泉从大青山根据地调来,加强对这个地区的领导。接着,
要求已东进冀中的第一二○师准备调一个团到晋西北。十二月三
十日,毛泽东和王稼祥又致电贺龙、关向应:“你们的主要根据
地是晋西北、绥德及吕梁山,望担起全部责任,师部宜即过来。
”[37]第二天,他们致电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师,明确指出:
“胜利地进行这一斗争,保持山西抗战根据地在我手中,保持华
北与西北的联系,这是目前中心问题。”电报要求第一二○师新
三五八旅及晋西北新军即集中于适当地区,加强战备。同时要求
:“贺、关立即出发到晋西北指挥战争,愈快愈好。”[38]

  一九四○年一月初,晋西南旧军封锁了吕梁山和中条山。晋
西北的八路军新三五八旅和决死队在临县地区向晋西北旧军赵承
绶反击,迫使他们在十三日夜退往晋西南地区。一月十八日,毛
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山西问题,须候贺龙到晋西北后完
全解决旧军残部,并建立政权,并准备派人去和平解决。”“现
在阎有旧军三万余人在吕梁山脉,粮食困难。将来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旧军依靠中央军进攻我军;另一种可能就是和平解决
;减少磨擦。我们的方针,不惜与中央军打,只有反磨擦才能取
得存在与发展,要求最后划江而治。”[39]二月,贺龙、关向应
率第一二○师主力从冀中返回晋西北,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不久,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和晋西北行政主任公署先后成立。军
政委员会由贺龙任书记。行政公署由毛泽东推举著名爱国将领、
晋西北新军总指挥续范亭为主任。

  这时,晋东南八路军和新军反击阎军孙楚部;八路军在太行
反击朱怀冰部,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国民党内顽固派发动的这场
反共高潮已无法支持下去,接近偃旗息鼓。二月二十○日,毛泽
东致电彭德怀,作了这样一个概括:“蒋在华北、西北、中原向
我的攻势,经过我们几个月的坚决反攻,可以说基本上已把他的
攻势打下去了。”[40]

  在激烈的反磨擦斗争中,党内外一些人有些担心,生怕统一
战线发生破裂。因此,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对党内的指示。
指示指出:

  “应使全党同志认识的,就是不要把各地发生的投降、反共
、倒退等严重现象孤立起来看。对于这些现象,应认识其严重性
,应坚决反抗之,应不被这些现象的威力所压倒。如果没有这种
精神,如果没有坚决反抗这些现象的正确方针,如果听任国民党
顽固派的‘军事限共'和‘政治限共'发展下去,如果只从惧怕
破裂统一战线一点设想,那末,抗战的前途就是危险的,投降和
反共就将全国化,统一战线就有破裂的危险。”“党的任务就在
于:一方面,坚决反抗投降派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和政治进攻;又
一方面,积极发展全国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力争国民
党中的大多数,力争中间阶层,力争抗战军队中的同情者,力争
民众运动的深入,力争知识分子,力争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抗日
武装、抗日政权的发展,力争党的巩固和进步。如此双管齐下,
就有可能克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投降危险并争取时局的好转前
途。所以,力争时局好转,同时提起可能发生突然事变(在目前
是局部的、地方性的突然事变)的警觉性,这就是党的目前政策
的总方针。”[41]

  为了支持和配合全国范围的反投降、反磨擦斗争,延安民众
召开讨汪大会。毛泽东到会发表演讲,号召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反对反共顽固派。他说:“我们今天开会还要向全国人民表明一
种态度,这就是为了抗日,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是必要的。”
针对蒋介石只讲抗日、不讲团结和进步的错误方针,他指出:“
没有真正的、坚强的团结,没有迅速的、切实的进步,怎能坚持
抗日?”他批驳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统一论,是统一于分裂,统
一于倒退,所以是假统一;强调我们的统一论“是以抗战、团结
、进步三件事做基础的”。[42]大会一致通过毛泽东为大会起草
的讨汪通电,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为挽救时局危机争取抗战胜利的
十点要求。

  反磨擦斗争,对中国共产党说来,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自
卫行动,因此,在可能条件下就力求适可而止。一九四○年三月
,在日本支持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蒋介石和日伪的矛
盾更加激化。毛泽东及时提出对国民党顽固派实行军事上的休战
,政治上开展和平攻势,并加强争取中间力量的工作。

  在山西,据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王世英报告:阎内部对
新军和战主张尚不一致,而阎本人则觉解决新军已非己力所能为
,对勾结中央亦尚有顾虑。[43] 中共中央加紧了对阎锡山的
工作。二月二十二日,毛泽东、王稼祥致电贺龙、关向应:“以
后对外立词,请注意和缓些。”“你们准备派两个团向南行动,
现不适宜,谅已停止。如未停止,请即设法停止退回来。”[44]
第二天,毛泽东写了给阎锡山的信,表示希望和平解决晋西事件
。并决定派萧劲光和王若飞为代表赴秋林镇会晤阎锡山。二月二
十五日,萧劲光、王若飞带着毛泽东写给阎锡山的这封亲笔信到
达秋林镇同阎谈判,受到极大欢迎。“阎公开说,他是国共两党
之间的中间力量,他之存在是于团结有利的。”并且表示:“已
令各军停止军事行动及政治攻击。”[45]经过谈判,双方实际上
达成划区作战协议:在晋西以汾阳经离石至军渡的公路为分界线
,晋西南为阎军活动区域,晋西北为八路军的活动区域。对阎锡
山的争取工作是富有成效的,在国民党顽固派后来发动的反共高
潮中,阎基本上采取中立态度,同中共保持了合作的局面。

  与此同时,在河北等地,八路军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
谈判后达成协议:以临屯公路和长治、平顺、磁县之线为界,以
南为国民党防区,以北为八路军防区。

  八路军反磨擦斗争的胜利,也推动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
在重庆,正在进行的两党谈判中,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再三向中
共谈判代表申明:“决不会投降,请你们相信我们”。同时不再
提八路军扩军人事归国民党中央管理。对于这次反磨擦斗争取得
的胜利,毛泽东充分肯定它的重大意义。他在中央会议上说:在
国共关系中,“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就是防线的划定,现在我党
的力量可以起半决定作用”。[46]

  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头
等大事,是第一位的;国内的阶级矛盾仍然存在,但阶级斗争必
须服从民族斗争。由于蒋介石和国民党实行反共和反民主的政策
,国内的阶级矛盾有时还相当尖锐。如何处理好国共之间的关系
?这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观察形势,分
析形势,都离不开这个问题。

  经过打退这次反共高潮的实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抗日战
争时期国共关系的策略思想获得重大发展。三月十一日,毛泽东
在中共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策略原则,并从理论上作出
高度的概括,突出的是强调争取中间势力的重要性和对顽固派斗
争的“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他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
基本条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而要达此目的,必须
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这是
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而以斗争为达到团结一切抗日势力的手段
。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中,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
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在讲话中,毛泽东着重分析和阐述了争取中间势力的极大重
要性。他说:“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中等资产阶级,争取开
明绅士,争取地方实力派。这是不同的三部分人,但都是目前时
局中的中间派。”“上述三部分中间势力,我们的政策都是争取
他们。”“中间派的态度是容易动摇的,并且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分化;我们应针对着他们的动摇态度,向他们进行适当的说服和
批评。”他还指出:“争取中间势力是我们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
的极严重的任务,但是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这些条件是:(1)我们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们的利益
;(3)我们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没有这些条件,中间势力就会动摇起来,便不能把他们争取
过来。“在中国,这种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我
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
慎重的态度。”后来,他在致萧向荣的信中写道:“第一次反共
高潮的头几个月,民族资产阶级与开明绅士的态度是否与大资产
阶级大地主有区别,还不能明显地看出来,到今年三月就可以看
出来了,请参看三月十一日我的那个《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47]

  针对反共顽固派一方面主张团结抗日;一方面执行摧残进步
势力的特点,毛泽东提出要用革命的两手来对付,既争取他们留
在革命队伍中,又要同他们作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的坚决斗
争。他说:“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中,同顽固派的斗争,不但是
为了防御他们的进攻,以便保护进步势力不受损失,并使进步势
力继续发展;同时,还为了延长他们抗日的时间,并保持我们同
他们的合作,避免大内战的发生。”

  他强调,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同顽固派斗争,要注意三个原
则:第一是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
人。决不可无故进攻人家,也决不可在被人家攻击时不予还击。
这就是斗争的防御性。第二是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
决不可举行无计划无准备无把握的斗争。这就是斗争的局部性。
第三是休战原则,在一个时期内把顽固派的进攻打退之后,在他
们没有举行新的进攻之前,我们应该适可而止,使这一斗争告一
段落,决不可无止境地每日每时地斗下去,决不可被胜利冲昏自
己的头脑。这就是每一斗争的暂时性。毛泽东将这三个原则归结
起来,就叫做“有理、有利、有节”。

  毛泽东提出的这些重要策略原则,对全党在复杂的斗争中正
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巩固与发展统一战线确实起
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李达在回忆录中写
道:“回顾反磨擦斗争这段历史,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维持,是贯彻执行我们党的既联合又斗争,
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的政策策略而取得的。当时,大敌当前
,一切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是国共
两党实现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只讲团结,不作必要的斗争,统一
战线也不能够维持。”“正是由于我们坚决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政策,因而赢得了广大人民和中间势力的拥护与同情
,积蓄和发展了抗日力量。”[48]

注:

  [23] 毛泽东和斯诺谈话记录,1939年9月24日。

  [24]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党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记录
稿,1939年11月14日。

  [25]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1939年11月。

  [26]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第232页。

  [27]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1939年11月。

  [28]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版,第620页。

  [29][34] 薄一波:《领袖·元帅·战友》,中央党校出版
社1989年11月版,第7、8页。

  [30] 毛泽东、王稼祥致朱德、彭德怀等的电报,1939
年12月26日。

  [31] 毛泽东、王稼祥致朱德、左权、彭德怀的电报,19
39年12月6日。

  [32]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
9年12月23日。

  [33] 毛泽东、王稼祥致朱、彭、杨、左的电报,1939
年12月28日。

  [35] 毛泽东、王稼祥致朱、彭、杨、贺、关电,1939
年12月23日。

  [36] 毛泽东、王稼祥致朱、彭、杨、贺、关、彭、罗、赵
、陈、林电,1939年12月28日。

  [37] 毛泽东、王稼祥致贺龙、关向应电,1939年12
月30日。

  [38] 毛泽东、王稼祥致八路军总部和120师电,193
9年12月31日。

  [39]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
0年1月18日。

  [40] 毛泽东致彭德怀电,1940年2月20日。

  [41][42]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6月版,第712、713,716、717页。

  [43] 毛泽东、王稼祥致朱、彭、杨、贺、关电,1940
年1月31日。

  [44] 毛泽东、王稼祥致贺、关并告朱、彭电,1940年
2月22日。

  [45] 中央及军委致朱、彭、杨等并转告新军各领袖电,1
940年3月5日。

  [46] 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0年
3月23日。

  [47] 《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
12月版,第161—162页。

  [48] 李达:《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人民出版
社1985年8月版,第168页。

下一页

转自《人民网·人民领袖毛泽东》

返回《毛泽东故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