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九月、十月)
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军革命事委员会写的给林彪、罗荣桓等同志的电报。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提出的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后来得到了完全的实现。辽沈战役的结果是:(一)歼敌四十七万人,加上当时人民解放军在其他各个战场上的胜利,就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对于国民党军也转入了优势;(二)解放了东北全境,并为解放平津和全华北准备了前提;(三)我军获得了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四)由于东北的解放,解放战争获得了战略上巩固的和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后方,党和人民获得了逐步转入经济恢复工作的有利条件。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有决定意义的三个最大战役的第一个。其他两个是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共进行四个月零十九天,歼灭敌人正规军一百四十四个师(旅),非正规军二十九个师,共一百五十四万余人。在这个期间,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都展开了进攻,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在战争的头两年,人民解放军每月平均歼灭敌军八个旅左右。到了这时,人民解放军歼灭敌军的数目,已经不是平均每月八个旅,而是三十八个旅了。这三大战役,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的到来。关于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见本书《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两文。
注 释
〔1〕辽沈战役,是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所进行的一次巨大的战役。战役前,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有四个兵团,共十四个军四十四个师,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东北人民解放军为将敌人全部歼灭在东北境内,迅速解放全东北,于一九四八年九月,集中了主力十二个纵队和一个炮兵纵队,连同地方武装共共五十三个师,七十余万人,在东北广大人民支援下,发起了辽沈战役。北宁线上的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防守锦州地区的敌人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傑指挥下的八个师,十万余人。打下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东北人民解放军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除以一个纵队和七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之敌外,以六个纵队和一个炮兵纵队、一个坦克营围攻锦州,另以两个纵队配置于锦州西南的塔山、高桥地区,三个纵队配置于黑山、大虎山、彰武地区,分别阻击分别阻击由锦西、葫芦岛方向和沈阳方向救援锦州之敌。锦州地区的作战是从九月十二日开始的。正当我军攻克义县,扫清锦州外围敌人时,蒋介石慌忙飞到东北亲自指挥,并急调北宁线华北“剿总”的五个师和山东的两个师来援,连同原来在锦西的四个师,共十一个师,于十月十日起开始向我塔山阵地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我军阵地。廖耀湘兵团(国民党第九兵团)十一个师又三个骑兵旅由沈阳驰援锦州,被我阻击在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十月十四日我军对锦州发起进攻,经过三十一小时激战,全歼该敌,俘虏敌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傑、第六兵团司令卢濬泉以下十万余人。锦州的解放,迫使长春的敌人一部起义,其余全部投降。此时,东北国民党军全军覆灭的命运,已成定局。但蒋介石仍然梦想夺回锦州,打通关内外的联络,严令廖耀湘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攻占锦州后,就立即向东北方面回师,从黑山、大虎山南北两翼合围廖耀湘兵团。十月二十六日将廖兵团包围于黑山、大虎山、新民地区,经两日一夜的激战,全部歼灭该敌,俘虏敌兵团司令廖耀湘,军长李涛、白凤武、郑庭笈以下十万余人。我军乘胜猛追,十一月二日解放沈阳、营口,再歼敌十四万九千余人。至此,解放了东北全境。整个战役,总计歼敌四十七万余人。
〔2〕见本书《关于情况的通报》注〔6〕。
〔3〕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的决定,把原各大战略区的部队划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三类。将野战部队编为野战军。野战军以下辖兵团,兵团辖军(即原来的纵队),军辖师,师辖团。各野战军以其所在地区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各野战军所属兵团、军、师的数目,依各大战略区具体情况而定。后来,西北野战军改为第一野战军,辖两个兵团;中原野战军改为第二野战军,辖三个兵团;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辖四个兵团;东北野战军改为第四野战军,辖四个兵团。华北野战军的三个兵团,直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